×
2025-05-27
分享
专业成长聚合力·微课异构展妙思·智评慧析铸匠心||安宁中学教育集团2025年“深化教学研讨·做智慧型教师”研修活动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品质安中”卓越课堂范式,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教学新生态,2025年5月24日,以“专业成长聚合力·微课异构展妙思·智评慧析铸匠心”为主题的教学研修活动分高中场、初中场、小学场在安宁中学本部高中、安宁中学嵩华学校和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同步举行。本次研修活动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的方式辐射至帮培、兄弟学校。

76a891ec54b34837ba9838aae9d3a733-sz_925563.png

云南省教科院原院长方贵荣作《 有效课堂及评价研究》主题报告。他结合高中学段同课异构研修活动,深入剖析教学现状,从有效课堂的主要因素、听课评课的理论思考、听课评课的基本方法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他强调通过清晰授课,设计任务导向与互动为课堂注入生命力,在听评课的过程中聚焦教学质量提升,注重全面客观分析与改进,从而构建起师生共生的教育生态场域,最终推动课堂目标深度落地。

8b9cc658a394f1ca6d13e5c54d16e7ec-sz_870926.jpg

15分钟微课“短、精、准”的设计契合现代学习者的认知习惯,既能提升教学效率,又能激发学习主动性,是传递知识的高效工具。各校区教师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基于不同学情、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设计并实施差异化课堂。


高中部(主会场)

语文学科《小说<祝福中次要人物的赏析》

语文学科宋媛老师以《祝福》中的祥林嫂向现代人求救的AI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鲁四老爷这一次要人物形象,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李艳娟老师设计解析《祝福》中“无主名杀人团”成员对祥林嫂的伤害,反思现代“集体无意识”网络暴力,引导学生增强道德责任感,敬畏生命。

物理学科《电与磁的联系 磁场》

柴瑞菲老师从复习初中知识入手,结合奥斯特实验和我国古代磁现象研究成果,引导学生理解电与磁的联系,并通过实验演示强化“场”的研究方法。杜文静老师以“古今导航”作为导入,让学生凭实验感受三种现象,引导学生迁移“场”的研究方法,渗透文化自信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地理学科《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山谷风)》

刘青锐老师从《夜雨寄北》引出巴山夜雨,解析其地理成因,并以《三国演义》中上方谷之战为例探讨雨的特殊性,用科学原理解释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现象。毕粤老师以“林芝机场局地环流复杂性”引导学生分析林芝山谷风,并用测风仪数据引发认知冲突,探究冰川风、季风对区域的影响,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

初中部(分会场)

语文学科《一滴水经过丽江》

三位教师以丽江文旅为载体创新语文教学:陈丽佳老师创设“家乡推荐官”情境,引导学生以阿来笔下“水滴视角”游丽江,再结合安宁本土资源仿写抒情小诗;鲁国平老师运用AI技术制作旅行手册,融合跨学科学习与小组合作;卢贵存老师聚焦“水滴视角”的拟人化表达,通过微创作训练与分层作业设计,构建教学链条。

数学学科《四边形的翻折问题》

姚娆老师以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矩形折叠规律,运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模型,强化未知转已知的建模思维。陈春梦老师通过轴对称实践活动,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全等关系与线段变化,以问题链驱动方程建模过程。杨丹老师聚焦菱形折叠,采用“化动为静”策略串联角度与长度问题,构建师生智慧共生的探究闭环。

小学部(分会场)

语文学科《识字加油站》

张香荷老师以AI创设“集勋章闯关”情境,融合偏旁归类与形声字教学,激发真实场景识字兴趣。左娜老师通过“修复汉字卷轴”任务链,结合AI动态演示与小组合作。付瑞老师以黄帝、仓颉文化导入,联动五行知识,借动画转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声字。

数学学科《推理》

穆红萍老师构建“礼物探秘”情境链,运用“连线法”将抽象思维可视化,搭建结构化推理模型。李伟珍老师以“小侦探破案”情境贯穿全课,将推理知识嵌入绘本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刘亚涛老师从生活谜题切入,借助“老师来校出行方式”设疑,通过小组合作与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经历无序猜测到有序推理的思维进阶。

1.png

安宁中学高中部王世得点评时强调,在课标导向的备课体系中,"备情绪"即关注学生情感状态的教学设计维度尤为关键。李艳娟老师的课堂具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重点把握的精准性,在情境创设的生动性与内容呈现的层次感上仍有优化空间,细节把控方面亦需进一步精细化。宋媛老师的教学充分展现出对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创新使用AI视频增强课堂吸引力,情感调动恰切贴合学生认知节奏,但需注意内容歧义和提问挑战性,板书准确性与格式亦需重视。

安宁中学太平学校周丽周老师点评时强调,教学过程中对电磁场知识体系的构建,提议加入时间轴展现联系及成长脉络。杜文静老师的课堂重培养实证批判能力,但模型提炼不足,个别实验流程缺乏规范性。柴瑞菲老师的课堂重思维建模,提升建模与推理能力,但操作略显保守,可以多鼓励学生自主尝试。

安宁中学高中部范文老师点评时强调,毕粤老师的拓展课程巧妙地通过具象化的大气受热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热力环流。刘青锐老师强调学科综合与地理环境结合。范老师用榫卯结构的特性点出本节课热力环流知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她提出加强教师基本功和思维方式培养等指导性建议。

安宁中学初中部李蕊老师点评时认为,三堂课情境设置真实生动,各学习任务间逻辑联系紧密;教学语言表述准确、指令清晰、要求具体、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完整新颖,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归纳提升;课堂体现科学赋能,引入 AI 小助教,融入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展现跨学科融合特色。

安宁中学初中部熊江老师在点评中谈到:从教材研读、课标解读等维度审视,三节课主题高度贴合教学实践与教研探索的双重需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身操作探究活动,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具与多媒体资源,充分彰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深化,更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人格塑造,与新课程标准的育人导向深度契合。

安宁市第二小学王武婷老师认为,三堂课例以多元教学样态呈现了示范性实践:教师通过构建神话、AI互动、生活实践等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并借助字源追溯、情感浸润和技术赋能,将识字教学升华为文化启蒙过程。同时她建议后续教学应深化情境与知识的有机融合,打造更具人文温度的课堂。

安宁中学嵩华学校付林芬老师认为,三节课例通过创设趣味情境、链接生活问题、融合AI技术等多元路径,从不同维度折射出推理教学的璀璨光谱。刘老师以扎实沉稳的课堂把控、穆老师以亲切灵动的师生互动、李老师以智慧创新的技术赋能,共同诠释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深刻内涵。

方贵荣院长在点评中指出,微课能够聚焦精准教学片段,解决特定问题。他亲身示范物理课教法,建议课堂设计紧扣教材本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直观的演示实验,以提升教学效果。

a9f7c21b5450f59114c6e78dad7900fd-sz_529591.jpg

何明校长在总结时指出,本学期各校区通过开展推门听课、同课异构等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在课堂研修中深耕细作,教学实践成效显著。他强调,全体教师应立足研修成果,将研修感知转化为行动自觉,通过系统化反思内化教学智慧,聚焦学科特质锤炼卓越课堂。




责编/教师发展中心  审核/ 刘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