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上午10时,安宁中学社区公益讲座第12期主讲人杨贵欣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漫步诗苑,共享诗歌盛宴。
讲座中,杨贵欣老师围绕“中华古典诗歌”主题,从“诗之解读”、“诗之趣味”、“诗之巅峰”三个方面与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分享诗歌的博大精深,带领大家在浩瀚的诗歌海洋里,感受诗歌之美。
杨老师结合《漫步古诗苑》,介绍了日常学习古诗的多种方法,或朗诵,或歌舞、或图画,在分享中,大家看到了学习人对诗歌的不同解读,更看到了诗歌赋予他们的非凡创造力。杨老师讲到:“学古诗、读古诗,是塑造理想人格最佳、最便捷的途径。”诗歌是有趣的,趣味之一在于:诗歌让语言变得丰富而美丽。如,毕业之际,可以用“恰同学少年”(出自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来传达同窗情谊。危难之际,可以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来传达对他国的友好。趣味之二在于:读诗能够培养人们发现生活乐趣的能力。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简单的二十个字,不仅写了一个简短小故事,更传递出一种神秘悠闲的“意境”。趣味之三在于:读诗可以培养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厚感情。在李白的笔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辛弃疾的笔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无论是李白还是辛弃疾,都是让本来没有情感的东西有了情感,即“移情”。能够移情,说明这个人情感丰富,他对家人、对同学、对朋友、对社会,深怀感情。
在讲座中,杨老师还特别分享了中国文学史中古诗发展的巅峰时代唐代诗歌。无论是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诗杰”王勃,还是苦吟作诗,科考一生的“诗囚”孟郊,抑或是穷苦一生,反复推敲的“诗奴”贾岛,甚至是狂之傲之却也哀之叹之的“诗仙”李白,都是在生命的体验中生发出“诗情”,阐发出“哲思”的。在他们的笔下,诗歌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向尾声,时间虽短,却让在场居民深深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杨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诗歌背后的故事,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
“诗人们之所以能生发诗情,正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多彩人生,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对诗歌的主旨感同身受,同时对诗人形象的认识也更加立体丰满了。”参家活动同学如是说道。
本次讲座给家长们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与思考,家长们认为诗歌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一种环境的熏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诗,一起读诗,让生活中处处充满诗香。
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聆听诗歌的旋律,感受语言的力量。我们相信,每一位参与讲座的朋友,都能在诗歌的银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星空。让我们一起在诗歌的引领下,探寻生命的深度,感受生活的温度。
未来,安宁中学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拓宽渠道,让社区公益讲座走进更多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丰富社区文化,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胡桂秋 图/管海舒 马透洁 编辑/赵吉富 审核/许庆芳